《知否》里的顾家,简直是座藏满了委屈和算计的深宅,单说顾廷煜这号人物,就够让人唏嘘半天的。他是顾家嫡长子,亲妈是侯府原配大秦氏,论身份本该是侯府里最挺直腰杆的人,可偏偏老天爷不赏饭吃,打娘胎里出来就带着病根,一辈子离不开汤药,活脱脱一个养在温室里的病秧子。在满门武将、崇尚武力的顾家里,他就像株被狂风压着的细柳,空有长子的名分,却没半点能镇住场面的底气。
顾廷煜这辈子的难,一半是身子骨拖累,另一半是打小就没了亲娘的庇护。没娘的孩子都有相似的苦处:明兰八岁没了小娘,全靠祖母护着才长大;顾廷烨亲妈早逝,虽说有老爹顾偃开照拂,可那份疼惜总隔着层什么。顾廷煜更甚,亲妈大秦氏生下他没多久就撒手人寰,在重武轻文的顾家,他连刀枪都提不动,更别说上战场立军功——这在讲究“拳头硬才说话响”的侯府里,简直是断了根的树,再怎么想站稳脚跟,都缺了最关键的支撑。
展开剩余74%后来他爹顾偃开续弦娶了白氏,白氏进门没多久就生下了顾廷烨,这下顾廷煜在府里的位置更尴尬了。一个是能跑能跳、自带活力的弟弟,一个是常年卧病、连出门都费劲的自己,明眼人都能看出老爷子顾偃开对小儿子的偏爱——倒不是说对顾廷煜不好,只是那份关注里总带着点“恨铁不成钢”的无奈,远不如对顾廷烨的鲜活疼爱来得实在。
真正把顾廷煜推向漩涡的,是小秦氏的到来。对从小缺爱的顾廷煜来说,这位小姨像是从天而降的亲人,毕竟是亲妈大秦氏的妹妹,眉眼间总带着点熟悉的暖意。可他哪里知道,小秦氏心里揣着对顾家的滔天恨意——亲姐姐大秦氏不明不白死在顾家,自己却被家族推来做了填房,这份怨气早就在她心里生了根。她对顾廷煜好,不过是想把这孩子当成对付顾家的棋子。
小秦氏最擅长的就是“捧杀”和挑唆,她对着顾廷煜柔声细语,说的却是最狠的话:“你娘当年就是被白氏挤兑死的”“你爹心里早就盘算着把侯位传给顾廷烨了”。那会儿顾廷煜年纪小,又缺爱缺得厉害,小姨的话就像救命稻草,他死死攥着不放,打心底里信了这份“掏心窝子”的话。从那以后,他看顾廷烨的眼神里就多了层恨意,觉得这个弟弟不仅占了白氏的宠爱,还要抢走本该属于自己的一切。
更让人揪心的是,小秦氏从头到尾都没告诉顾廷煜真相——当年顾家娶白氏,本就是冲着她娘家的八十万两嫁妆来的,为的是填补家族亏空。后来白氏自己发现了这桩肮脏交易,挺着大肚子去找顾偃开对质,气火攻心之下摔在草地上,一尸两命。这件事里,顾廷煜就像个被蒙在鼓里的木偶,小秦氏提着线让他恨谁,他就拼了命地去恨,却不知道自己从头到尾都是别人手里的刀,砍向的不仅是顾廷烨,更是整个顾家的根基。
他后来故意散播顾廷烨曾“冒犯官家”的流言,断了弟弟的文官路,表面看是听了小秦氏的教唆,实则藏着自己都没察觉的嫉妒。你想啊,顾廷烨能骑马射箭,能闯祸也能扛事,就算犯了错,老爹顾偃开顶多骂几句,转头还是护着;可自己呢?常年躺在床上,连跟老爹说句贴心话的机会都少得可怜,老爷子看他的眼神里,除了怜惜就是叹息。这份落差像根刺,扎在顾廷煜心里十几年,小秦氏的挑唆不过是把这根刺往深处推了推。 好在人到了快落幕的时候,往往能看清些从前的糊涂账。顾廷煜病重卧床,知道自己时日无多,反而慢慢想透了——争来斗去有什么用?就算真把顾廷烨斗垮了,自己这副身子骨也坐不稳侯位,到时候侯府还不是要落入旁人之手?他最终选择把侯府的后路留给顾廷烨,不仅是承认了弟弟的能力,更是在最后关头守住了“顾家”这两个字。
说到底,顾廷煜这辈子就像被命运和人心推着走的棋子,前半生被小秦氏的恨意裹挟,被自己的不甘和嫉妒困住,直到最后才挣脱出来。他和顾廷烨这对兄弟,看似是死对头,实则都是顾家宅斗里的牺牲品——一个被“病弱”二字捆住手脚,一个被“顽劣”名声逼到绝境。顾廷煜能在临死前看清这层,把侯府的担子交到最合适的人手里,也算是给这憋屈的一生,画上了个不算太难看的句号。
发布于:山西省杨方配资-个人股票配资-配资股票平台-实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